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Property
Aug 18, 2025 12:44 AM
URL
本文由 ChatGPT 辅助完成
记得小时候,不知道在哪本书上看到的这样一个问题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阶段都会自己的看法,在哲学上似乎也是一个说不清楚的问题。
当时记得这个问题太深不是我该去考虑的,如今我已经绕太阳公转 28 圈了,答案还是没有特别清晰,但我似乎更清楚自己活着的意义了。
我一路从小学到大学、读硕士、参加工作,我攒下了很多东西:PDF 文档、各种软件安装包、成千上万行的代码、遍布各大平台的账号、多年维护的个人博客、记录生活点滴的照片、塞满数据的硬盘、几件珍藏的电子产品,还有一点辛苦积攒的钱和父母给的房子。
这些数字与物质的积累,就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证明。
这些都是我这几年拼搏奋斗留下的痕迹,是我耗费青春和汗水换来的成果。但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这些我的东西会去哪儿?它们会被谁继承?谁会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和价值?或者它们只是会被当作无用之物,随着时间流逝而消散在历史的尘埃中?
如果是这样,我会觉得遗憾。我们创造的价值应该有延续的可能。在浩瀚宇宙中,地球是我们已知的唯一有生命绽放的地方,而在这颗蓝色星球上,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和传承才是对抗孤独的最好方式,
有人说你可以把钱花光,把东西都卖了,然后自己潇洒度过一辈子,这样不就行了吗?
是的,这样可以,现在很多人都有这种想法,但这种选择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问题。
那就是当我所有积累的财富、知识和价值都流向了社会,都给别人的后代做了嫁衣,所有好处都被他人收获时,我不禁要问自己:我这一生的奋斗究竟为了什么?
我创造的一切最终都成为陌生人的嫁衣,而我自己的血脉却在时间长河中消失无踪。这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损失,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连续性的断层。
我选择把更多资源留给我的后代。财产权属于我,我可以决定它们的去向;代际传承是我的偏好,不是谁都该遵守的规则。我承认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平很重要,但我优先考虑的是我的家人。
孩子不是我的工具,他们有独立选择权;我给资源,不附带继承义务与职业安排。我也不要求陌生人认同我的偏好。
若他们最终不接手,我接受结果,但在我能影响的阶段,我会优先把时间、金钱与机会投入到他们身上——这就是我对"传承"的定义与实践。
我谈的是资源分配,不涉及血统优劣判断。我希望我的东西可以让带着我的基因的人流传下去。这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传递,更是一种生命延续的渴望。
当我看着孩子的眼睛,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当我教导他们生活的道理,我能感受到思想的传承;当我把珍藏多年的收藏品交到他们手中,我能体会到历史的延续。这种延续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在时间长河中留下自己独特的印记。
或许在旁人看来,这是一种自私的想法,我宁愿承认这种自私,也不愿意让我一生的积累随风而散。
我相信,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这样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存在能够以某种形式继续影响这个世界,即使这种影响微不足道,即使自己已经离开。
而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比看到自己的孩子继承并发扬自己的价值观和积累更有意义的事了。
有人又说孩子万一不继承以后把你的东西都丢了呢?
这种情况确实存在。我无法保证我的孩子会珍惜我所珍视的一切,他们会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选择。即使如此,但我依然认为这种传承的可能性是值得的。
如果我用心教育,真诚沟通,孩子是可以理解这些物品和价值观对我的意义。我不是要强制他们接受我的一切,而是希望他们能够理解这些东西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即使只有一小部分的传承得以保留,那也比完全消失要好。也许我的孩子不会保留我所有的收藏,但他们可能会记住我讲述的某个故事,或者继承我的某种处事方式。
我留下来起码有了传承的基础,如果不留下就完全没有希望了。这就像种下一棵种子,我无法确定它会长成什么样子,但不种下去,就永远不会有果实。
有人说你不一定非得让以孩子的形式将你的东西延续下去啊。但我就是想让带着我基因的人将我的价值观和积累流传下去。
我作为一个自私的人,不想给所有人灌输我的人生观。我只是在思考一个个人问题:我为什么要结婚、生子。
答案很简单——传承与陪伴。传承不仅仅是基因的延续,更是我的价值观、我创造的东西和我这辈子辛苦积累的一切;陪伴不只是我单方面地付出关爱,而是在浩瀚的时间长河中,有人与我相互见证、共同前行,这就够了。
正如电影《寻梦环游记》所传达的那样,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当我们有了家人,有了孩子,有了传承,我们的故事、价值和痕迹就能继续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才不会被时间的洪流所淹没。
- 作者:我心永恒
- 链接:https://wxyhgk.com/article/suibi-jhsz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